“风向、电池续航都要考虑,照片质量影响取证情况……”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吴飞和同事已经驱车来到辖区某饮用水水源地水库。他们此行的任务,是用无人机对三年前之前办理的舟山市定海区乡村饮用水源地跨区域协同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进行回访取证。
“几年前我们来的时候,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重要饮用水源存在农业面源污水流入、保护区隔离栏被破坏等现象。”调试着无人机设备,吴飞回忆起当时的办案困境。违法垂钓、烧烤、翻护栏、种菜、放牛的人像“打游击”一样,执法人员一靠近就迅速撤离,证据转瞬即逝,部分区域地形复杂,传统取证方式收效甚微。
吴飞和同事回访取证(右)
关键时刻,无人机成为破局的关键利器。作为院里唯一的“飞手”,吴飞“独揽”了取证工作。为捕捉清晰证据,反复调整焦距和飞行高度;为等一个关键画面,在草丛中隐蔽数小时……半月间,在吴飞的一本有些发皱的日记本上,至今还画着一张手绘的地图——不同颜色的标记笔勾勒出重点水源地的地形轮廓,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当天的天气情况、现场取证重点等。
细心的吴飞深知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绿水青山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成果。最终,多个水源地水库管理得到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明显改善,该案还成为全省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案件的成功办理也意外地推动了甬舟两地市、区两级检察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建立大陆引水工程甬舟跨区域公益协同保护机制,创新了检察跨区域协作新模式。
吴飞和同事讨论案情
2019年参与全省首届无人机驾驶资格考试,取得无人机驾驶员资格证并获得优秀学员;2021年参加全省公益诉讼勘验取证大赛获业务标兵称号;2023年搭建的汽修行业危废处置监督大数据模型获评全省优秀法律监督模型,相关案件入选省院数字监督一本账……在吴飞看来,科技让检察监督更高效,但守护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的初心始终不变。
“‘脑子转得快的技术控’就是飞哥的标签,他可是全市检察机关出了名的。”同为检察官助理又是“徒弟”的杨辰轩骄傲地说道。两年前,该部门在办理督促整治生鲜灯问题时,就遇到了检测费用高的难题,咨询了几家专业机构,单个点位的检测单次费用就高达2000元,上百家商户的费用让基层院根本“负担不起”。
当所有人不知所措时,吴飞却较上了劲,通过自己连续几天上网查询资料和咨询专家,硬是把生鲜灯的光学原理和照明检测标准研究了个透。在网上“淘”到能够检测光谱和光谱数据的便携式检测仪后反复试验。如今,这个被同事们称为“黑科技”的便宜检测仪已助力办理了多起相关案件。
吴飞向村民了解情况
在追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吴飞既善用科技之“巧”,更不忘践行检察之“拙”——那些用双脚丈量过的土地、用双手翻阅过的档案,正是这“拙”功夫,让冰冷的法律有了温度。两年前,经实地多次核实和相关部门查实认证,确定辖区三座深山中散葬烈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军的三名有名烈士墓碑,时间已达近七十年。
“这起公益诉讼案难就难在找,没有明确的埋葬地点,而且山上没路,植被茂密无人机天上也看不见,只能用脚丈量。那个夏天我们每个人都磨坏了好几双鞋。”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徐敏敏回忆涌上心头。更让徐敏敏难忘的是,全程“满勤”的吴飞早上上山被蚊子咬得满脸包,晒得黢黑,晚上不休息上网寻找烈士埋葬历史资料和后代线索,甚至还打电话让远在山东的父亲帮忙去烈士家乡打听寻找。正是这份检察人的执着,最终让烈士寻得失散几十年的亲属,得以“回家”。
如今,吴飞已参与270余件公益诉讼案件,这份执着与坚守,从来不是一时热血。当徐敏敏看到吴飞六年来坚持递交援藏援疆申请时,深知他心中的法治信仰早已跨越山河。“那曲海拔四千多米,条件艰苦,但越是这样的地方,越需要法治的阳光。”今年,吴飞终于圆梦,即将奔赴西藏那曲开展援藏工作。而这份执着的背后,是少年时期就种下的初心。
吴飞研究典型案例
“选择检察官这条路,很大程度上受父亲的影响。”吴飞的父亲是一位军人,从小给他讲述边疆战士、支教的奉献故事。考取检察院时正在播放的一部《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更让他坚定了信念。“看到剧中检察官守护公平正义的身影,成为了我今后几十年的榜样。”
“每两年才有一次机会,老婆很支持,我不想错过。”为了这次援藏,吴飞早已做足了准备:研究那曲地区的典型案例,整理上百页的公益诉讼计划,希望开展冬虫夏草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开展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水塔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80后检察人吴飞看来,舟山是海洋生态保护前沿,那曲是高原生态屏障,他只想把在海洋公益诉讼的经验带到那片雪域高原。